热门资讯
深圳人身边的善行故事
来源:安徽都市网 | 2016/3/4 13:02:41    
  在推动善行生活方式过程中,这些公益人如何理解看待自己所践行的公益理念?在行善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深晚记者专访了三位知名公益人,听听他们的“说法”与故事。

  市绿果果低碳环保志愿服务协会负责人刘金利:

  习惯培养更重要

  刘金利是深圳公益圈内小有名气的环保专家,来深已经近10年时间。来深之前,在北京做生意的刘金利已是一名志愿者。2006年到2008年之间,他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前期筹备、场馆布置以及安全维护等志愿服务工作。

  来深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开始接触环境保护与垃圾分类项目。于是,他对于这些别人避而远之的“瓶瓶罐罐”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告诉深晚记者,刚开始涉足这个行业的时候,他随着志愿者前往多个社区宣传环保理念,虽然政府一直在提倡垃圾分类,但是居民的参与程度不高,“我认为,环保是一个习惯,除了明确的指导,还要有有趣的激励方式来推动和督促这个习惯的形成。”

  市绿色低碳发展基金会项目经理张兢兢:

  坚持绿色出行是一种生活方式

  深圳市绿色低碳发展基金会项目经理张兢兢告诉深晚记者,深圳是一个以轻工业为主的城市,交通碳排放占比比较高,所以在减排任务上,深圳并不能依靠削减重工业来控制排放总量。通过个人环保行为的培养和个体的努力,也是一种实现城市减排的途径。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深圳市民普遍选择买车代步,享受更好更便捷的生活。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并非让每位市民放弃物质文明带来的丰硕成果,而是引导大家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仍然需要“节制”,选择更有利于环境与人类自身健康的生活方式。

  “绿色出行在深圳的推出,一方面是缓解交通压力,另一方面是更多鼓励绿色交通,减少城市碳排放和城市空气污染,使得深圳的生活环境更宜人宜居。”她说,“绿色出行”是在大家可以享受自驾车更便捷的出行方式下自愿的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是一种大家仍然坚持节制的文化素养的体现。

  “现在很多人非常注意节约用电、用水,垃圾分类,这些都是大家有着良好的文化意识下的自我选择的一种行为方式,是文化培养的结果。”

  市爱心与共幸福促进中心优秀志愿者陈斌:

  多花时间陪伴家人是“孝诚信善”体现

  2015年5月1日是深圳市爱心与共幸福促进中心优秀志愿者、深圳卓雅小学前任校长陈斌从教32年后正式退休的日子。这32年来,他致力于传递国学、普及“孝、诚、信、善”的价值观,将“敬老孝亲”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撒播到年轻一辈中。

  从2000年开始,陈斌便开始从事国学教育的推进工作。2010年,陈斌毅然离开南山区教育局,着手创办深圳市卓雅小学,探索国学教育之路。这项推广在当时受到不小的质疑和压力。“有人说,国学就是封建的东西,突然搬进课堂是完全不合适的,只会误人子弟。”但是陈斌一直守着“拙诚”二字,将仁爱孝善的种子撒播在孩子们的心田里。

  他认为,有空多回家吃饭、每周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嘘寒问暖是“孝、诚、信、善”的体现,更是国学精髓落地、落实在日常生活的体现。
责任编辑:城市网
咨询热线:400-664-0095 合作QQ:80044735
Copyright© 2017 安徽都市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47004号